新聞資訊
生態水環境治理
2023-04-11
生態水環境治理是指具有一定體積,由水、植物、土壤、微生物及動物組成,擁有一定生態功能的排水系統。生態水環境治理對農田退水的凈化效果十分顯著,對退水中的N、P去除效果好,同時還具有占地面積小、可直接由農田排水溝改造、水力停留時間長、可種植經濟作物創造價值等優點。
根據Woltemade對美國及加拿大農田利用生態水環境治理進行退水的研究,溝渠系統截留的污染物占流域內污染物輸入總量的60%-90%,可見生態水環境治理在氮、磷的截留方面表現突出。
我國大部分水域周圍往往伴隨著有農田分布,農田退水成為了進入水體中的重要污染來源。而我國農田間的退水溝渠一般以傳統土渠或硬質化溝渠為主,這兩種形式的溝渠系統都只注重到其排水的功能效果,對固體懸浮物、氮和磷的截留作用收效甚微。
構建生態水環境治理的兩大基礎是基質和植物,從這兩方面入手,對傳統土渠和硬質化溝渠進行生態化構建或改造,使其在排水的同時具備水體凈化的效果。
生態水環境治理的基質可選用砂土、礫石等透水性好,價格低廉的材料,此外也可添加吸附性強或利于微生物生長的基質,例如沸石及火山巖等。基質的鋪設厚度應滿足植物種植的要求,一般以大于20cm為宜,以保證植物的根系有足夠的生長空間。生態水環境治理中對于植物的選種,可以傳統的濕地挺水植物為主,例如蘆葦、菖蒲、千屈菜等,同時搭配間種對農藥去除效果好的植物,如黑麥草、地膚草等,此外也可以種植經濟作物,如茭白、魚草等。
Next —
更多新聞

關注碧之潤